万众海浪论坛  
温馨提示今天是:

当网络繁忙时请选择:https://bbs.838778.com(线路一)https://bbs.939138.com(线路二)进入本站论坛。


 
标题: 小额贷款、无担保、快速贷款——看到这些小广告你很兴奋吗?
冯伟非当日大
中级会员
Rank: 3Rank: 3


UID 185820
精华 0
积分 238
帖子 60
威望 238 点
金钱 900 RMB
阅读权限 30
注册 2017-7-31
状态 离线
 
发表于 2017-8-10 17:40  资料  个人空间  短消息  加为好友 
小额贷款、无担保、快速贷款——看到这些小广告你很兴奋吗?

“小额贷款,无需抵押,快速放贷”,手头紧急用钱的你看到这些小广告是不是很激动?莫慌,这极大可能是个用心险恶的陷阱。
       
[img]http://mmbiz.qpic.cn/mmbiz_jpg/87RDdxrBJynKuezZiaUBHI1nWGF6OohAx9asrtcMb9CchJaLldTxj0k42ehRUFYM3yJhAmEJibBllGwib0rRl9OBQ/640?wx_fmt=jpe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[/img]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近日有媒体报道,上海一位许女士,2013年向一家“小额贷款公司”借款4万元,经过“阴阳欠条”“平账”等一系列运作,欠款额飙升到了150万。最后“小额贷款公司”将她告上了法庭,连房子也被查封。网络上有一个新词形容这种诈骗套路——“套路贷”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.“阴阳合同”、“‘伪造’银行流水”、“平账”三步走,就能让借款人的债务翻个几十倍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.套路贷是隐藏在“民间借贷纠纷”背后的犯罪,往往包含合同诈骗、非法拘禁、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等犯罪事实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3.法律讲究证据,“套路贷”的贷款方往往拥有十分完备的证据链条,这使得受害人的权益很难得到保护。要想破局,需要司法、行政部门“多个心眼”。
       
[img]http://mmbiz.qpic.cn/mmbiz_jpg/87RDdxrBJynKuezZiaUBHI1nWGF6OohAxASxF2SgqPay60iarNYEZyt78btoxYbpGFiaUPkzamym1HPuzXwK43fAw/640?wx_fmt=jpe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[/img]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[b]4万欠款如何飙升到150万?只需三步走[/b]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梳理以往的案例,年轻人、赌徒和急需资金周转的小老板极易成为套路贷的“肉鸡”。套路贷骗局通常有三步走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第一步就是先诱使借款人借贷,随后以行规为由,哄骗借款人签下高于所借款项一倍甚至数倍的欠条。比如借10万元,欠条写的却是20万元。此时骗子最常见的话术是“不会真让你还这么多,按期还就没事”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第二步是“伪造”银行流水。借款人签下欠条之后,“小额贷款公司”会哄骗借款人前往银行转账取款并拿走现金,留下银行流水作为证据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比如“小额贷款公司”会与借款人一同到银行转账,他们先将欠条上允诺的金额20万元打入借款人卡中,接着让借款人取出,然后拿走其中的10万元,而借款人却没有拿到还款单。最后借款人实际到手的钱只有10万元,但是银行流水却显示有20万元进账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第三步就是“平账”,也是在这一步,原本的账务可能膨胀几十倍。一旦借款人违约,“借贷公司”就会用“平账”的方式解决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“平账”即由另一家“小额贷款公司”偿还第一家公司的钱,借款人再签下更高额的欠款合同。其中还会重复第二步“伪造”银行流水的过程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新民晚报报道过一起个案,上海市民张先生的女儿小菲深陷“套路贷”。某次小菲晚还款了半小时,“借贷公司”的员工王某就认定小菲逾期还款,要她一个月内还清12万元(小菲实际上只拿到了5万元)。山穷水尽之下,小菲稀里糊涂地被王某带着去了另一家“公司”借款,12万元逾期要还23万元。最后“屡屡违约”的她被人牵着鼻子,向三家“公司”借款,大半年的时间里,累计欠下了近60万元的巨债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为了“平账”,借贷公司会故意让你违约,比如还款时借故到外地,让借款人无法联系到;或是违约的条款设置的非常苛刻,比如“逾期还款”的时限是按小时甚至分钟计算,债务就翻着倍地往上涨。总之,就是要把借款者逼上“还不出”“还不清”的绝路。
       
[img]http://mmbiz.qpic.cn/mmbiz_jpg/87RDdxrBJynKuezZiaUBHI1nWGF6OohAxXcntjCnTqW1jh3icdyJSstDxjjGericpib4CkgGwfp8aUYXhnxH2BaKxg/640?wx_fmt=jpe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" />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[b]那么如何惩戒和打击“套路贷”呢[/b]?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惩治“套路贷”的一大难题是——法律讲究证据,而骗子把证据链条做成了完美的闭环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从极尽哄骗的放贷到充满暴力胁迫的讨债,原子化的普通家庭通常难以招架。而他们最后的希望——以司法手段惩治“套路贷”,也面临着不少现实难题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.一些受害人发现进入圈套后,要么对欠债原因讳莫如深,要么迫于讨债人的恐吓选择“花钱买平安”,往往不会去报案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.法律讲究的是证据,而不是每个人口中的事实。非法的小额贷款公司,会以特定员工的个人名义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,这样借款合同在形式上就变成了自然人之间的普通借贷,小额贷款公司刻意的违法犯罪行为就被伪装成了“民间借贷纠纷”。通常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案件时,认定借贷关系是否成立的主要证据就是借条。偏偏非法小额贷款公司的证据链条看起来十分完备——借条,银行流水,甚至可以要求调取当事人提款的视频监控。而借款人往往不懂得保留证据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比较极端的情况是,“借贷方”虽然干的是见不得人的事,但由于手握完整的证据链,就敢把借款人直接告上法庭。上文中提到的许女士就被“小额贷款公司”起诉到了法院。据看看新闻网报道,当时他们全家在外租房,并没有收到法院寄到原住址的文书,因此没有上庭。2014年7月底,由于对方提供的借款合同等证据一应俱全,法院做出了缺席审判,许女士败诉,她自己的一套房子以及和父母共有的一套房产均被查封。所幸经过许家人的申诉,法院在综合案件情况后暂缓了执行房屋拍卖事宜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打击“套路贷”,需要法官和公安机关都多个心眼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对于“套路贷”的受害者,坊间也有不少冷嘲热讽的声音,这有一定现实原因。如今“借钱的是大爷,要钱的是孙子”,债权人的利益容易被阻碍,所以要优先保护债权人的利益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但“套路贷”的受害者,抗辩的并不是合法的借贷关系和借贷合同。他们面对的案件看似满足普通民事案件的证据标准,实则处处都有违法犯罪的痕迹。这需要司法机关和公安机关更加主动地去鉴别和判断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在可能涉及“套路贷”的民事借贷纠纷案中,法院应当严格审查借贷发生的原因、时间、地点、款项来源、交付方式、款项流向以及借贷双方的关系、经济状况等事实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而公安机关在严格区分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的界限时,尤其要注意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违约、债务纠纷的界限,专栏作家沈彬认为,公安机关不能机械执行“不介入经济纠纷”的纪律,而是应该首先做鉴别,案件有没有涉及暴力催讨、非法限制人身自由、非法侵入住宅、合同诈骗等犯罪,不能拿出一张借条就认定那就是正常的民事纠纷,不主动立案侦查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这种环环相扣、背后仿若有专业人士指点的骗局越来越多。对于新型的金融犯罪,司法机关、行政部门应对机制的升级,不能比骗术的更新换代速度慢太多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[b]贷款请找正规担保公司[/b]
       


        “小额贷款,无需抵押,快速放贷”,手头紧急用钱的你看到这些小广告是不是很激动?莫慌,这极大可能是个用心险恶的陷阱。


        近日有媒体报道,上海一位许女士,2013年向一家“小额贷款公司”借款4万元,经过“阴阳欠条”“平账”等一系列运作,欠款额飙升到了150万。最后“小额贷款公司”将她告上了法庭,连房子也被查封。网络上有一个新词形容这种诈骗套路——“套路贷”。


        1.“阴阳合同”、“‘伪造’银行流水”、“平账”三步走,就能让借款人的债务翻个几十倍。


        2.套路贷是隐藏在“民间借贷纠纷”背后的犯罪,往往包含合同诈骗、非法拘禁、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等犯罪事实。


        3.法律讲究证据,“套路贷”的贷款方往往拥有十分完备的证据链条,这使得受害人的权益很难得到保护。要想破局,需要司法、行政部门“多个心眼”。


        [b][url=http://www.szlddb.com]深圳贷款[/url]4万欠款如何飙升到150万?只需三步走[/b]


        梳理以往的案例,年轻人、赌徒和急需资金周转的小老板极易成为套路贷的“肉鸡”。套路贷骗局通常有三步走。


        第一步就是先诱使借款人借贷,随后以行规为由,哄骗借款人签下高于所借款项一倍甚至数倍的欠条。比如借10万元,欠条写的却是20万元。此时骗子最常见的话术是“不会真让你还这么多,按期还就没事”。


        第二步是“伪造”银行流水。借款人签下欠条之后,“小额贷款公司”会哄骗借款人前往银行转账取款并拿走现金,留下银行流水作为证据。


        比如“小额贷款公司”会与借款人一同到银行转账,他们先将欠条上允诺的金额20万元打入借款人卡中,接着让借款人取出,然后拿走其中的10万元,而借款人却没有拿到还款单。最后借款人实际到手的钱只有10万元,但是银行流水却显示有20万元进账。


        第三步就是“平账”,也是在这一步,原本的账务可能膨胀几十倍。一旦借款人违约,“借贷公司”就会用“平账”的方式解决。


        “平账”即由另一家“小额贷款公司”偿还第一家公司的钱,借款人再签下更高额的欠款合同。其中还会重复第二步“伪造”银行流水的过程。


        新民晚报报道过一起个案,上海市民张先生的女儿小菲深陷“套路贷”。某次小菲晚还款了半小时,“借贷公司”的员工王某就认定小菲逾期还款,要她一个月内还清12万元(小菲实际上只拿到了5万元)。山穷水尽之下,小菲稀里糊涂地被王某带着去了另一家“公司”借款,12万元逾期要还23万元。最后“屡屡违约”的她被人牵着鼻子,向三家“公司”借款,大半年的时间里,累计欠下了近60万元的巨债。


        为了“平账”,借贷公司会故意让你违约,比如还款时借故到外地,让借款人无法联系到;或是违约的条款设置的非常苛刻,比如“逾期还款”的时限是按小时甚至分钟计算,债务就翻着倍地往上涨。总之,就是要把借款者逼上“还不出”“还不清”的绝路。


        [b]那么如何惩戒和打击“套路贷”呢[/b]?


        惩治“套路贷”的一大难题是——法律讲究证据,而骗子把证据链条做成了完美的闭环


        从极尽哄骗的放贷到充满暴力胁迫的讨债,原子化的普通家庭通常难以招架。而他们最后的希望——以司法手段惩治“套路贷”,也面临着不少现实难题。


        1.一些受害人发现进入圈套后,要么对欠债原因讳莫如深,要么迫于讨债人的恐吓选择“花钱买平安”,往往不会去报案。


        2.法律讲究的是证据,而不是每个人口中的事实。非法的小额贷款公司,会以特定员工的个人名义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,这样借款合同在形式上就变成了自然人之间的普通借贷,小额贷款公司刻意的违法犯罪行为就被伪装成了“民间借贷纠纷”。通常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案件时,认定借贷关系是否成立的主要证据就是借条。偏偏非法小额贷款公司的证据链条看起来十分完备——借条,银行流水,甚至可以要求调取当事人提款的视频监控。而借款人往往不懂得保留证据。


        比较极端的情况是,“借贷方”虽然干的是见不得人的事,但由于手握完整的证据链,就敢把借款人直接告上法庭。上文中提到的许女士就被“小额贷款公司”起诉到了法院。据看看新闻网报道,当时他们全家在外租房,并没有收到法院寄到原住址的文书,因此没有上庭。2014年7月底,由于对方提供的借款合同等证据一应俱全,法院做出了缺席审判,许女士败诉,她自己的一套房子以及和父母共有的一套房产均被查封。所幸经过许家人的申诉,法院在综合案件情况后暂缓了执行房屋拍卖事宜。


        打击“套路贷”,需要法官和公安机关都多个心眼


        对于“套路贷”的受害者,坊间也有不少冷嘲热讽的声音,这有一定现实原因。如今“借钱的是大爷,要钱的是孙子”,债权人的利益容易被阻碍,所以要优先保护债权人的利益。


        但“套路贷”的受害者,抗辩的并不是合法的借贷关系和借贷合同。他们面对的案件看似满足普通民事案件的证据标准,实则处处都有违法犯罪的痕迹。这需要司法机关和公安机关更加主动地去鉴别和判断。


        在可能涉及“套路贷”的民事借贷纠纷案中,法院应当严格审查借贷发生的原因、时间、地点、款项来源、交付方式、款项流向以及借贷双方的关系、经济状况等事实。


        而公安机关在严格区分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的界限时,尤其要注意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违约、债务纠纷的界限,专栏作家沈彬认为,公安机关不能机械执行“不介入经济纠纷”的纪律,而是应该首先做鉴别,案件有没有涉及暴力催讨、非法限制人身自由、非法侵入住宅、合同诈骗等犯罪,不能拿出一张借条就认定那就是正常的民事纠纷,不主动立案侦查。


        这种环环相扣、背后仿若有专业人士指点的骗局越来越多。对于新型的金融犯罪,司法机关、行政部门应对机制的升级,不能比骗术的更新换代速度慢太多。


       




         [b]贷款请找正规担保公司[/b]

顶部
 

 

本站永久域名①:www.838668.com (点击加入您的收藏夹)

当前时区 GMT+8, 现在时间是 2024-7-1 03:35

     Powered by Discuz! 5.5.0  © 2001-2007, Skin by Cool
Clear Cookies - Contactus - 万众海浪论坛 - Archiver - wap